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中国节能协会绿色低碳金融产业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1号院17号楼二层

电话:010-66053928

传真:010-66053908

/
/
/
/
绿色债券国际国内现状及未来挑战

绿色债券国际国内现状及未来挑战

  • 发布时间:2016-11-18 10:36
  • 访问量:

绿色债券国际国内现状及未来挑战

  • 发布时间:2016-11-18 10:36
  • 访问量:
详情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绿色发展早已成为世界潮流。刚刚过去的2015年被称作是我国的绿色金融元年。无论是“十三五”、“一带一路”还是G20峰会,“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都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一个巨大的市场正随之开启,绿色债券也因此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绿色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展十分迅速。发行者、投资人和收益所投向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元化,市场前途无量,但也面临挑战。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为绿色债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无所不能(caixinenergy)对绿色金融债的种种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勾勒出整个产业的基本面貌。
     
      一、形势分析
     
      1、关于绿色金融债
     
      债券,又被称作固定收益证券,是实体通过债务形式融资的方式,由债务发行人向投资者(债权人)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照约定偿还本金。投资者在收益固定的情况下会追求风险最小化,债券风险的重要参考值为信用评级。
     
      为了应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环境变化,“绿色债券”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由欧洲投资银行于2007年创新发行,并向27个欧盟国家发售。绿色债券是指任何将所得资金用于经过审核且符合条件的对环境、气候有积极作用的项目或项目再融资,具备普通债券的基本功能和特点,同时又对绿色效益提出要求。因此,只要资产符合资质,任何债券都可以是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的发行也和普通债券无异。准备工作包括,确定符合标准的绿色项目和资产,然后安排有资质的相关部门进行独立审查,并建立追踪和报告机制。进入正式的发行阶段,就需要从监管部门获得发行许可,确定债券结构并获得信用评级,最后再进行定价和营销。它同时也是一种营销方式,使投资人得以识别项目属性,并吸引投资。
     
      除了环境效益,绿色债券对于发行主体也有很多正面的影响。从短期来看,可以发挥宣传效应,使社会资本最大化,从长期来看,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成为科技和金融系统连接的载体,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兴业银行是中国最早试水绿色债券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之一,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总经理方智勇表示绿色金融产品不但投放期长,融资成本低,资产质量也优于一般金融产品。
     
      2、目前国际和国内发展现状
     
      近年来,绿色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展十分迅速。此类债券最早由欧洲投资银行(EIB)于2007年创新发行,被规定只能用于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项目。之后几年,欧洲复兴银行等其他多边机构纷纷效仿,推出了以环境为主题的债券。最初主要针对北欧的气候友好型投资者和因汇率政策对外币债券感兴趣的日本投资者,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发达国家投资者对绿色债券需求的增长,专用于绿色投资的绿色债券投资基金于2010年左右成立,债券的发行也更加针对主流投资者。
     
      绿色债券发行以来,发展势头良好,整个市场从2013年开始迅猛增长。目前为止,已成功发行过绿色债券的机构涵盖了公司企业、开发银行和地方政府等,并吸引众多机构投资者和散户购买,市场反响良好。近年来绿色债券的增长则主要由新兴市场的政策驱动。
     
      截至2015年底,绿色债券发行者依然以国际金融机构为主。气候倡议组织(CBI)2015年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发行的绿色债券中,有40%来自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但随着市场发展,企业展现出了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去年有35%的绿色金融债由企业发行。在投资者方面,则仍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但个人投资者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市场也从欧洲向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亚太地区扩张。
     
      随着具有环境效益的项目逐年增多,什么样的投资领域可以用来应对环境挑战也成为机构和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此时,针对绿色债券的指导性方针也应运而生。
     
      《绿色债券原则(Green Bond Principle)》于2014年由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的50余个大型金融机构联合制定,是一个被市场广泛运用的主要公示准则,该准则通过将发行程序透明化,帮助发展公开、诚信的绿色债券市场。指导内容包括资金收益的使用、项目评估与筛选,资金管理和信息披露等。
     
      在随后的2015年,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为了投资者、行业和政府的利益,促进投资的规模和效率,同时有效减少对环境的伤害,又制定了《气候债券倡议(Climate Bond Initiative)》机制。不同于《绿色债券原则》的是,发行人在债券发行前后都可以通过《气候债券》下的认证机构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即可申请成为具有标签的“绿色债券”。
     
      中国人民银行在同年的12月22日发布了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正式开启了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公告中包括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编写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解释说明了6大类、13小类中国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的类别和界定条件,是我国第一份关于绿色债券分类和界定的文件。绿金委是设立在中国金融学会之下,从事绿色金融研究、推动绿色投融资产品与服务创新、在机构投资者中形成绿色投资理念和强化能力建设、推动绿色金融政策落地的专业委员会,现有140家成员单位,其中四大行、兴业银行、中投、丝路基金、人保集团、银河证券、中节能集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等31家机构为常务理事单位。其中,兴业银行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从2009年就成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并以多种方式参与过《赤道原则》等金融可持续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总经理方智勇认为,这些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正式启动,面对前景广阔的绿色债券市场,金融机构应当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自身对绿色项目的理解和风险的识别,为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提供更好的服务。
     
      现阶段,绿色债券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非常本土化的趋势。例如我国的绿色债券项目支持化石燃料的清洁利用和尾矿的开发,而在其他所有的国际标准中,与化石燃料相关的项目都不能享受支持;这一点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能源产业面临的挑战所决定的。对此,大成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李治国律师认为,今后中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应是“国际化”,需要虚心和认真的学习国际经验,不能仅停留在“绿色”的名字上,更要理解其背后支持绿色的社会文化、意识、习惯和行动。不仅仅是关注绿色债券,更多的是要关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式。“仅靠一个绿色债券并不解决太多的绿色发展问题,不能仅是换了个马甲。”
     
      二、绿债在中国发行的机遇和必然性
     
      不同于欧美国家,我国的金融体系正处在转型中,债券市场欠发达。早在2007年,中国银行业就已开始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发布了初步的绿色信贷指引。直到2012年,较为详细的绿色信贷指引才予以发布。在此基础上,中国银监会于2013年发布了《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该表规定了11个“绿色信贷”环境投资种类。
     
      与此同时,生态文明的建设一直是我国近年来的发展重点,但面临着资金瓶颈的制约,建立绿色金融体系迫在眉睫。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也都明确提到了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积极鼓励各方参与。
     
      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债券不但有助于推动绿色投资和经济转型,也会为债市的改革提供驱动力。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绿金委主任马骏博士提到,绿色债券不但为环保项目创造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有效减少期限错配风险,通过一定的安排,还可以降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
     
      一直以来,与环境相关项目的资金来源多种多样。在“绿色债券”的概念被提出之前,相关的市场就已经存在多年。直到现在,大批为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债券都还没有被贴上绿色标签。例如兴业银行早在2006年就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损失分担协议》,在国内首家推出节能减排融资产品,合作拓展中国节能减排融资项目;2010年陆续推出首笔碳资产质押贷款、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首张低碳信用卡等创新金融产品;2011年成功落地国内首笔自愿适用赤道原则项目;2014年首发绿色金融资产支持证券;截至2015年底,为绿色项目融资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2016年获批发行500亿元人民币绿色金融债。
     
      三、绿债发展的挑战有什么?
     
      1、国民绿色投资意识有待提高
     
      我国绿色债券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规模有限,国民对绿色投资的认知也十分有限,还没有办法像很多发达国家一样培育出有特定偏好的投资者群体。目前发布的相关文件也都以指引为主,绿色债券除了在申报受理及审核上有“绿色通道”之外,并没有有效的激励和增信措施,所以投资人是否买账是绿色债券在中国市场的碰到一个大问题。
     
      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总经理方智勇认为由于中国绿色金融债券刚刚起步,考虑到市场对这类产品的认可度以及我国责任投资者的培养尚需时日,建议可以考虑对于购买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行为,从风险资产占用、税收等方面进行减免优惠,推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2、期盼优惠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绿色债券缺乏增信措施,不利于整个市场的培育。市场需要标准化的金融产品,绿色债券作为金融市场上的一种商品,并不能实现标准化。虽然有很多标准化指导方针,但是实际情况是,只要跟绿色沾边就可以是绿色债券,所有的标准都是自愿采纳的指导性质,并没有任何可以在实质上为绿色债券增信的措施:目前绿色金融债尚未出台税收等相关的实质性优惠政策,但结合兴业银行今年1月的人民币绿色债券发行经历来看,从报送人行或获批、成功发行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在审批流程和效率上进行了优先处理,也表明了监管机构的积极支持态度。虽然官方在大力推广,市场也发展迅速,反响良好,但未来是否真的明朗,还取决于需求侧——投资者是否买账。
     
      李治国也认为绿色债券主要挑战在于完成产业机制和链条的建立。绿色金融产品坏账率低的问题本身与经济基本面和银行风控体系有关。对于新发的绿色金融产品而言,或许会好于普通金融产品,但是当审视每个产品背后的项目或资产的基本面时,绿色金融产品并不会脱离整体经济状况而独自存在或发展。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和绿色金融机制,还不足以支撑绿色金融和相关产品的快速发展。
     
      四、未来展望
     
      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估计,截至2015年底,全球已发行的气候相关债券已达到5977亿美元,覆盖运输、能源、建筑与工业、农林、废弃物与水污染六大主题。然而,其中绝大多数并未被贴上绿色标签作为绿色债券销售,所以该市场仍有巨大增长潜力,而且其中所占份额最多的是中国用于铁路投资的价值1640亿美元的债券。
     
      绿色债券的发展有赖于债券市场整体向好的市场基础。中国债券市场目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14年债券发行量高达11.1万亿元人民币,从发行主体来看,涉及能源、运输、材料、公用事业、技术硬件与设备、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等潜在绿色产业的债券规模约占总规模的20%。如果这个趋势保持不变,那么即使只有少部分发行主体在未来有机会发行绿色债券,也将开启一个广阔的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曹明弟研究员表示,从2015年底开始,随着绿色金融发展意识的不断提升,自兴业银行在境内发行首单绿色债券以来,第一季度,我国发行的绿色债券总量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占据了全球发行的绿色债券总量的近50%。不同于其他金融产品,投资者从社会责任出发,对具有环境效益的绿色债券愿意放弃一些财务性收益,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对此,李治国认为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绿债有一定的探索意义,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周期的,需要时间去检验,而对于银行间的绿债,就商业化而言,还有些距离。
     
      曹明弟预计,在2016年第二季度,绿色债券发行人的数量、类型、发行金额将出现井喷。随着发行主体的类型愈发多元化,交易场所也极有可能有新的突破。当前的绿色债券都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交易,随后的一段时间,发行场所将有望向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扩张。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引起了众多海外机构的重视,绿色熊猫债的市场很可能在今年开启。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联盟动态 | 成员天地 | 关于联盟 | 联系我们节能产业 | 环保产业 | 循环经济 | 新能源 | 绿色金融 | 节能服务 |  联盟平台 | 市场资源整合 | 产业链合作 | 专家智库服务 | 投融资服务 | 科技创新服务 | 产业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