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中国节能协会绿色低碳金融产业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1号院17号楼二层

电话:010-66053928

传真:010-66053908

/
/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扩容 重庆如何走好“绿金道路”——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扩容 重庆如何走好“绿金道路”——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

  • 发布时间:2022-09-06 16:20
  • 访问量: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扩容 重庆如何走好“绿金道路”——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

  • 发布时间:2022-09-06 16:20
  • 访问量:
详情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扩容 重庆如何走好“绿金道路”

——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印发《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标志着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正式启动(以下简称“绿色金改试验区”)。这也是自2019年11月甘肃省兰州新区获批后绿金试验区的一次扩容。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各地都在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窗口期。为何此次绿色金改试验区“花落”重庆?重庆绿色金改试验区建设有哪些看点,未来如何有效推动?围绕这些问题,《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与院长马骏。

    
马骏表示,2017年以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先后指导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甘肃六省(区)九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积累了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地方经验。此次,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扩容,旨在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他认为,确定在重庆建设绿色金改试验区,有利于推动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为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探索有益经验,也有利于推进我国绿色金融试点向支持“双碳”战略、主动推进实体经济低碳转型、加大利用数字技术等领域向纵深发展。

    
《金融时报》:时隔近3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再度扩容。您认为,在推动绿色金融改革方面,重庆有哪些基础和优势?

     
马骏:近年来,重庆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区位优势突出,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倡议、战略中承担重要使命。重庆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具备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

      
首先,重庆生态优势突出。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重庆绿色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4.5%,能源结构、绿色建筑和森林碳汇等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较好、较快实现低碳发展愿景的生态基础。

       
其次,重庆产业优势突出。近年来重庆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传统制造业提质升级,加快新动能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8.6%。2019年,我牵头的研究小组与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以下简称“人行重庆营管部”)等联合开展全国首个金融支持碳中和研究课题《重庆碳中和与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估算出重庆在未来30年需要13万亿元绿色投资,重庆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广阔。

      
再次,重庆基础优势突出,较早就开始探索了绿色金融实践。2017年制定出台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19年开始申报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支持产业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方面都有一定基础,在绿色金融标准、绿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信息披露等方面都积累了有益经验。

      
可以说,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重庆绿色金融转型发展初步走出一条契合绿色发展、体现重庆特点、彰显绿色产业特性的新路子,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奠定了扎实基础。据人行重庆营管部数据,截至2022年6月末,重庆市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余额分别为4785.4亿元、318.3亿元,分别是2019年初的2.7倍、2.4倍。

       
最后,重庆体制优势突出。近年来重庆深入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围绕生态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等重点目标,推出了包括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农林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低碳城市试点、广阳岛长江生态文明试验区、气候投融资试点以及中心绿色金融合作等各类绿色发展政策举措,跨部门合力正在加快形成,为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环境。

     
《金融时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不同,六省(区)九地制定差异化的绿色金融发展策略。那么,与其他试验区相比,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又有哪些特点?

      
马骏:根据《总体方案》,重庆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主要目标是:经过5年左右努力,基本建成组织多元、产品丰富、政策有力、市场运行安全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围绕这一目标,明确了4方面重大举措,包括培育发展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建立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建设数字化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和加强绿色金融跨区域合作。

      
可以看到,与近年获批的其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相比,重庆《总体方案》与其基本内涵是统一的,又有自身鲜明特点。

     
一是全域覆盖。重庆是全国首个全省域覆盖的试验区,作为较为发达的大型省级经济体,重庆囊括了能源、工业、交通和主要高排放产业,林业覆盖率也较高,是通过绿色金融手段推动和加速全方位节能减排的综合性试验区,具有更为重要的和更强的示范意义。

      
二是双碳导向。2017年和2019年由国务院批准的几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在国家明确提出“双碳”目标之前,当时的规划并并没有聚焦碳减排。而重庆则首次提出了省级经济体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目标,并力图通过绿色金融加速实现低碳和零碳目标。《研究》成果表明,重庆有望在2050年左右实现能源、交通、建筑、工业四大领域的近零碳排放(即比目前水平减排90%以上)。在这个过程中,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所增加的绿色低碳投资不但可以加速经济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技术水平的提升),也有望显著提升重庆的经济增长潜力。

     
三是产融协同。《总体方案》强调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制定了绿色金融与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农林等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1+N”行动方案和措施。这种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同步规划、培育一批可投资的绿色项目,主动推进地方实体经济的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进程,从而避免有些地方绿色金融业务“守株待兔”的做法(即等着绿色企业和项目到银行上门找资金)。

      
四是科技赋能。《总体方案》的另一个亮点是强化数字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绿色金融界普遍感觉到识别和认证绿色产品、绿色技术和绿色项目的难度很大,这已经成为绿色金融进一步深化的重要瓶颈。评估和激励金融机构的绿色表现也需要大量数据作为支撑,而目前数据缺失或者无法便利、低成本地获取数据也构成了一个重要监管短板。而《总体方案》突出了构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的“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等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应该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个绿色金融痛点。

      
总之,《总体方案》亮点不少,如果落实得力,有望在未来几年中实质性推动重庆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加速发展,并创造一个以碳中和为导向的绿色金融新模式。

     
《金融时报》:人行重庆营管部近日发文提到,要努力将试验区建设成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田”、绿色低碳发展的“强引擎”、成渝双城共建的“新平台”、跨区域合作的“新桥梁”。对此,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更好推动上述目标落地?

     
马骏:我认为,接下来,重庆在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目前,在国家层面已经有几套绿色界定标准,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产业,但有些标准还不够细,比如转型金融、绿色小微、绿色农业和绿色消费等领域绿色标准尚未具备足够操作性。我建议,重庆可以率先在这些领域中研究制定有操作性的绿色标准,让金融机构比较便利地识别转型项目、绿色小微企业、绿色农业活动和绿色消费活动,进而把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延伸到这些领域中去。同时,还要加快出台金融服务绿色汽车供应链、绿色金融示范项目等地方标准,助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科创金融深度融合。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转型金融的标准,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碳企业向低碳转型。

     
二是丰富绿色项目(企业)库。目前,重庆“长江绿融通”系统已经建立了涵盖能源、交通、建筑、工业等主要行业的绿色项目(企业)库,有效促进了银企融资对接。下一步,应抓紧研究和推进转型金融、绿色小微、绿色农业和绿色消费项目(企业)库的搭建,提高绿色项目(企业)的覆盖范围,让绿色金融更普惠。同时,还可以为绿色项目(企业)库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金融监管监测机制,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绿色发展内在动力。

       
三是建立强有力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要有效落实《总体方案》,要求重庆市政府协调多方资源,尤其是要配置一定的财政资源对绿色金融提供贴息、担保等激励机制。2017年以来的六省(区)九地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经验表明,政府提供的贴息等财政激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上百倍的社会资本。希望重庆市将撬动绿色金融作为未来几年财政预算的一个重点考虑。此外,大力吸引绿色金融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也应纳入试点的具体内容之中。

      
四是强化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建议进一步扩大环境信息披露机构范围和深化披露内容。同时,深入分析全市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全面评估能源、交通、建筑、制造等主要减碳行业面临的绿色低碳转型风险。探索开展气候与环境风险压力测试,选取重点的具有代表性的金融机构开发压力测试模型,制定压力测试方案,分行业、分机构稳步推进风险压力测试。

       
五是完善绿色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长江绿融通”系统现已成为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科技赋能效应持续显现,应用生态初步形成。下一步,建议及时贯彻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新要求,顺应金融创新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应用场景变化和用户需求变化,持续开发完善“长江绿融通”“碳汇通”等绿色金融数字化平台,着力解决绿色金融改革发展中的痛点、难点。

     
六是创造符合碳中和目标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机构层面,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专营分支机构,引进或新设各类绿色发展基金、绿色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和绿色金融中介机构。产品层面,积极发展能效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证券化,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探索蓝色债券、碳金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建筑保险和转型融资等创新型产品,发展转型金融产品、绿色供应链融资,鼓励创投基金支持和孵化绿色科技企业。此外,建议优化升级重庆碳市场,逐步扩大控排范围,同时将农林行业作为自愿减排和碳汇开发的重点领域,展开相关探索。

      
七是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如《总体方案》所建议的,重庆有条件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更加充分地利用国际合作平台,大规模吸引国际资本和国外先进的绿色低碳技术。重庆可以借助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落地,通过中欧、中法、中德、中英等双边绿色金融的合作机制,建立与欧洲零碳园区的伙伴关系,大力引进国际技术和资本,支持重庆的绿色低碳基金、零碳示范园区和零碳项目的建设。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马梅若

关键词: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联盟动态 | 成员天地 | 关于联盟 | 联系我们节能产业 | 环保产业 | 循环经济 | 新能源 | 绿色金融 | 节能服务 |  联盟平台 | 市场资源整合 | 产业链合作 | 专家智库服务 | 投融资服务 | 科技创新服务 | 产业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