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节能协会绿色低碳金融产业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1号院17号楼二层
电话:010-66053928
传真:010-66053908
绿色发展一周要闻(2023 年第 06 期,总第 114期)
- 发布时间:2023-03-10 15:14
- 访问量:
绿色发展一周要闻(2023 年第 06 期,总第 114期)
- 发布时间:2023-03-10 15:14
- 访问量:
绿色发展一周要闻(2023 年第 06 期,总第 114期)
(3.6-3.10)
一、特别关注
1. 202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年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 《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发布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完善绿色低碳财税支持政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支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落实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30亿元,重点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中央财政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57亿元、增加20亿元,主要支持实施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做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
3. 生态圈发力共推钢铁“绿”经济——“绿色钢铁、绿色能源、绿色金融产业融合大会”成功召开
日前,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节能协会绿色低碳金融产业委员会主办,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冶金科技发展中心承办的“绿色钢铁、绿色能源、绿色金融产业融合大会”在嘉峪关市召开。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张锦刚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作大会讲话,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绿色低碳金融产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留成等行业专家、院士、嘉宾做主题报告。来自钢铁企业、绿色能源企业、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的约200人参加了此次大会。此次会议的召开有利于建立起绿色钢铁和绿色能源产业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机制,鼓励用好绿色金融解决行业绿色转型巨量资金需求问题,将对钢铁和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政策信息
(一)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意见指出,服务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依法妥善处理涉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规划、建设、生产引发的行政纠纷,支持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查处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违法行为。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方面绿色创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推动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变。支持运用金融工具助力绿色发展,服务构建绿色信贷政策法律体系。
(二)工业和信息化部
1.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2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2年重点用水企业、园区水效领跑者名单公告,包含钢铁行业、电解铝行业、水泥行业等共19个行业,74家具备引领示范和典型带动效应的水效领跑者企业和园区,水效领跑者称号自发布之日起有效期2年。
2.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通知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推荐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按照自愿申报原则,由所在地县级行政区划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为申报主体,按要求将申报材料报送至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受理申报材料并进行初审,组织实地抽查,在符合《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认定标准的基础上,择优遴选发展水平居于细分领域全国前列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推荐至工业和信息化部。
(三)国家能源局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按月公布和报送户用光伏项目信息有关事项的通知
日前,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按月公布和报送户用光伏项目信息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指出,各省级电网企业应做好所辖经营区域户用光伏项目信息公布和报送工作。请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组织电网企业(含地方电网企业)认真落实信息公布和报送工作,由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所属省级电网企业分别汇总并对外公布和报送本省相关信息。
三、金融信息
1.全国政协委员、央行行长易纲谈金融监管改革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就加强金融监管领域改革谈了四点认识。一是关于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地方金融监管的改革方案中,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有利于加强监管,提高效率,保护消费者权益。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要为化解风险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完善金融资本管理体制,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金融基础设施,在改革方案落实中要稳妥。四是加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统一规范管理,要做好切实可行的方案。
2.国首单央企新能源REITs成功获批 国家电投联手中信建投助力能源绿色转型
日前,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获得批复。这标志着公募REITs市场将迎来全国首单央企新能源公募REITs以及全国首单海上风电公募REITs,该产品将为公募REITs资本市场注入全新的资产类型。作为市场首只风电项目REITs,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REIT的底层资产为位于江苏盐城的滨海北H1、滨海北H2海上风电和配套运维驿站项目,合计装机规模500兆瓦。
四、行业信息
1.国家发改委: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持续提升电力供给能力,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配套建设必要的调峰电源,统筹增加发电有效出力。加大国内油气勘探的开发投入,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增强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煤炭生产供应,加强清洁高效利用。
2.工信部部长:聚焦高端智能绿色,提升改造传统产业
日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部长通道”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绿色化方面,总体上是“1+4”,“1”即总方案,工业领域碳达峰方案;“4”即四个行业,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这四个行业都制定了碳达峰方案。通过顶层设计我们已经明确了工业碳达峰的目标、任务、途径和措施,下一步就是要一件一件抓落实。首先,实施节能减碳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同时要推广应用节能减碳技术,做大绿色环保产业。另外,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比如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废钢、废纸这些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3.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谈生态环保热点问题
日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环境质量从源头上的根本改善。第二,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好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统筹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第三,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监管力度,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努力提升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五、地方信息
1.《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发布
日前,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2023年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目标:碳排放强度达到国家要求,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力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力争稳中向好;并同步分解了各区年度指标重点任务计划。
2.浙江省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日前,浙江省经信厅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到,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多元替代,引导企业实施煤改电、煤改气、油改电,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升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开展工业绿色低碳微电网建设,鼓励工厂、园区加快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以新能源、新材料、氢能、高效储能、综合能源优化利用、再生资源利用、减污降碳协同、碳捕集封存利用等领域为重点,集中优势资源推动绿色低碳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和相关设施装备攻关,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型科技成果。
3.《河北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发布
日前,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印发《河北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实施方案》聚焦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围绕前沿研究、技术攻关、应用示范、企业培育、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按照可实施、能落地原则,从创新链条、创新要素层面提出六方面重点任务。加大低碳零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方面,在能源、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绿色低碳技术规模化应用示范工程,打造一批低碳零碳技术应用示范典型场景,研究制定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标准,转化应用一批绿色低碳科技成果。
4.山东省印发《山东省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方案(2023—2025年)》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初步完成全省重点企业碳足迹碳排放因子基础数据收集,启动碳足迹核算评价体系、方法学核算体系建设,完成1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到2025年,基本完成6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初步建立碳足迹核算评价体系、排放因子数据集及核算模型、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初步实现碳足迹标识国内国际互认。
来源:中国节能协会绿色低碳金融产业委员会